「地理八上」:修訂間差異

出自DOLLARS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標籤2017 原始碼編輯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以下是纯文字版
'''第一章  世界上的中国'''
'''第一章  世界上的中国'''


第270行: 第273行:
'''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东部:'''季风气候'''
 东部:'''季风气候'''
第334行: 第335行:
 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流域: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
 流域: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在我国内陆,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水文特征: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第343行: 第348行: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长江水北调的重要输水通道。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长江水北调的重要输水通道。


'''长江'''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新中国成立来,为了兴利除弊,国家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例如,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长江'''


'''黄河'''
'''黄河'''
第427行: 第442行:
|}
|}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江。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地上河”。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每遇洪灾,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半个多世纪以来,黄河安全度过多次大的洪峰,避免了洪水的灾害。




第466行: 第501行:


=== 附注 ===
=== 附注 ===
<small>原 的, 知道怎么弄 ,可以的 话请凑活 看吧_(:з ∠)_</small>
<small> 下面应该是部分正文_(:з”∠)_</small>
 
 
第二节  气候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青藏高 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 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 降水集中在4——10月 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 ,可以 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为主。
 
我国气候 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大主要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 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维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第三节  河流
 
以外河流为主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在我国内陆,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也会有短暂的汛期。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新中国成立来,为了兴利除弊,国家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例如,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江。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地上河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每遇洪灾,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半个多世纪以来,黄河安全度过多次大的洪峰,避免了洪水的灾害。

於 2020年3月27日 (五) 16:30 的最新修訂

以下是純文字版


第一章  世界上的中國

第一節  疆域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南部部分地區位於熱帶,沒有地區位於寒帶。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


海陸兼備

疆域:

最南端為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西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上,最東端位於黑龍江省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

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位。

陸上相鄰: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隔海相望: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內海: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所環抱的渤海,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

優勢:

a.領土面積大,海岸線綿長,資源豐富;

b.疆界長,鄰國多,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三級。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域。

首都:北京

兩湖兩廣兩河山,

五江二寧青陝甘,

雲貴西四北上天,

內重台海福吉安,

還有港澳好河山。






第二節  人口

人口大國

人口總數:13.40億

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利: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

弊:對食品、住房、教育、醫療、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給我國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

基本國策: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

政策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分布黑龍江黑河雲南騰衝一線,西北少,東南多。

▲胡煥庸


第三節  民族

特點

總數:56

特點:相互交融多元發展

人口最多:漢族(約占全國人口的92%)

少數民族: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

壯族人口最多,超過1600萬人;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較多,都超過500萬人;有些少數民族人口很少,不到1萬人。


分布


漢族:全國各地,東部中部

少數民族:西南西北東北

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    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域:雲南省

▲    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

▲    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

▲    維吾爾族: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    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

▲    藏族:西藏自治區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形和地勢

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地形: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山脈:我國多山。通常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

一般來說,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於發展耕作業。我國山區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資源不足。

但是山區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採礦業等方面,往往具有優勢。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准葛爾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東南丘陵

(1)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自北向南)

(2)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脈——武夷山脈;台灣山脈。(自西向東)

(3)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

(4)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橫斷山脈,甘肅東部的六盤山,寧夏西部的賀蘭山。

(5) 弧形山脈主要有:喜馬拉雅山脈。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我國陸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瑪峰;我國陸地海拔最低:吐魯番盆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

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陸架。

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便於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有利於農業生產。

順著地勢,我國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便利東西交通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很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第二節  氣候

溫度


冬季南北溫差大由南向北遞減。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夏季普遍高溫。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數地區,氣溫相對較低。

▲    我國冬季最冷: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我國夏季最熱:新疆的吐魯番。


降水

空間分布:不均勻。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時間分配:不均勻。大多數地區的降水集中在4~10月。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    我國降水最多:台灣島東北部的火燒寮;

▲    我國降水最少:吐魯番盆地的託克遜。

乾濕狀況:一個地區年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反映該地氣候的乾濕狀況。

我國東南部以濕潤、半濕潤區為主,西北部以乾旱、半乾旱為主。







乾濕地區 年降水量 植被 農業
濕潤區 800毫米以上 森林 耕地(水田)
半濕潤區 400~800毫米 森林、草原 耕地(旱地)
半乾旱區 200~400毫米 溫帶草原 牧業
乾旱區 200毫米以下 沙漠、戈壁 綠洲和灌溉農業

氣候特徵

主要特徵:氣候覆雜多樣 季風氣候顯著

東部:季風氣候

西北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青藏高原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竺可楨

地點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漠河 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短促,高溫多雨。
海口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
吐魯番 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寒夏熱, 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
五道梁 高原山地氣候 全年低溫, 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小。


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我國南北跨緯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陽光熱越來越少,氣溫越來越低。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離印度洋也較近,是世界上受季風影響顯著的國家。冬季盛行從亞歐大陸內部吹來的偏北風,寒冷乾燥,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使南北溫差加大。夏季盛行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風,溫暖濕潤,雨熱同期。我國東西跨經度大,自東南向西北,離海越來越遠,受夏季風的影響越來越小,降水量越來越少。

高大山地阻擋氣流,造成山地兩側氣候差異明顯。我國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氣溫、降水量的垂直變化造成了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廣,形成了廣大的高原山地氣候。

▲季風使我國夏季比同緯度地區氣溫高,冬季比同緯度地區氣溫低。


第三節  河流

以外河流為主

作用: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塑造了富饒的沖積平原,為眾多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利於灌溉、養殖、航運、發電和旅遊等。

流域:匯集河水的地域稱為河流的流域。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我國外流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水量超過全國河流總水量的95%;內流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水量不到全國河流總水量的5%。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最後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區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額爾齊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這些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外流河。

在我國內陸,有些河流最終流入內陸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發、滲漏,最終消失於荒漠中。這些最終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內流河。

水文特徵: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的特徵,統稱為河流的水文特徵。

一般來說,我國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結冰現象;春季氣溫回升,冰雪消融,也會有短暫的汛期。


▲京杭大運河: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長江水北調的重要輸水通道。

長江

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是我國長度最長的河流。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江流域支流眾多,流經地區大多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是我國水量最大的河流。長江干支流大部分位於亞熱帶,沒有結冰期。

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支流和幹流上相繼建起了許多大型水電站,對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自古以來,長江就是我國東西運輸的大動脈。長江幹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幹流航線和多條鐵路及京杭運河相交,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繫南北廣大地區。人們把長江稱為「黃金水道」。

新中國成立來,為了興利除弊,國家對長江進行了綜合治理。例如,重點治理了灘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迴腸」的荊江。


黃河

劃分上游:河口;劃分下游:桃花峪。

憂患 上游 中游 下游
表現 荒漠化 水土流失 凌汛
因素 黃土高原土層疏鬆,植被破壞嚴重;夏季多暴雨
治理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建大型樞紐 加固黃河大堤


幹流 含沙量 結冰期 水量 流域 長度 治理開發
長江 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

青海 四川 甘肅 寧夏 內蒙古

陝西 山西 河南 山東→東海

降水豐沛

汛期長

水量大

亞熱帶和青藏高原區 我國

最長

川江荊江

黃金水道

水能寶庫

黃河 巴顏喀拉山脈(青藏高原)→

青海 西藏 四川 雲南 重慶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蘇 上海→渤海

世界

最大

初春

凌汛

降水較少

蒸發量大

水量較小

乾旱、半乾旱和半濕潤區 我國

第二

引黃工程

梯級開發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流入渤海,是我國的第二長江。黃河幹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

黃河主要流經乾旱、半乾旱和半濕潤區,降水較少,蒸發量大,水量較小,於長江相比,黃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時節往往形成凌汛。

在上游乾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黃河塑造了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黃河是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黃河為沿岸地區提供了灌溉之利,現在黃河兩岸修建了許多引黃工程。

黃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國家對黃河的水能資源實行梯級開發。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土層疏鬆,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於是,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黃河成為「地上河」。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決堤改道,形成方圓25萬平方千米的泛濫區,每遇洪災,民不聊生。

新中國成立後,在黃河上游地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建大型樞紐;在下游加固黃河大堤。半個多世紀以來,黃河安全度過多次大的洪峰,避免了洪水的災害。


第四節  自然災害

種類

自然災害:自然災害經常發生異常變化,其中有些會造成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這樣的異常變化叫做自然災害。

氣象災害:乾旱、洪澇、颱風、寒潮等;

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區發生地質災害的頻率較高。


分布

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

同一時間,往往有很多地區發生自然災害。

同一地區,不僅會出現多種自然災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災害有時還會連續發生。

同一災害如乾旱、洪災等,在大多數地區經常發生。

我國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措施

a.遙感衛星

b.防護林

c.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d.及時調動救災人員


附註

下面應該是部分正文_(:з」∠)_


第二節  氣候

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我國大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氣溫相差約50℃。

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7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數地區,氣溫相對較低。

根據氣溫的南北差異,並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從北到南,可以將我國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青藏高原區。

東西乾濕差異顯著

從總體上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很不均勻。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配也不均勻。大多數地區的降水集中在4——10月,在不同地區,雨季的長短差別很大。一般來說,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一個地區年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反映該地氣候的乾濕狀況。根據氣候的乾濕狀況,可以將我國劃分為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四類地區。我國東南部以濕潤、半濕潤區為主,西北部以乾旱、半乾旱為主。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氣候覆雜多樣和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的兩大主要特徵。

我國地域遼闊,氣溫和乾濕狀況的空間差異大,氣候類型多樣。一些高大的山地,氣候呈明顯的垂直變化。

我國東部地區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由北向南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的類型齊全。

我國西北部分布著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分布著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維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我國南北跨緯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陽光熱越來越少,氣溫越來越低。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離印度洋也較近,是世界上受季風影響顯著的國家。冬季盛行從亞歐大陸內部吹來的偏北風,寒冷乾燥,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使南北溫差加大。夏季盛行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風,溫暖濕潤,雨熱同期。我國東西跨經度大,自東南向西北,離海越來越遠,受夏季風的影響越來越小,降水量越來越少。

高大山地阻擋氣流,造成山地兩側氣候差異明顯。我國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氣溫、降水量的垂直變化造成了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廣,形成了廣大的高原山地氣候。

第三節  河流

以外河流為主

這些河流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塑造了富饒的沖積平原,為眾多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利於灌溉、養殖、航運、發電和旅遊等。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最後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區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額爾齊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這些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外流河。

在我國內陸,有些河流最終流入內陸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發、滲漏,最終消失於荒漠中。這些最終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內流河。

匯集河水的地域稱為河流的流域。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我國外流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水量超過全國河流總水量的95%;內流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水量不到全國河流總水量的5%。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的特徵,統稱為河流的水文特徵。一般來說,我國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結冰現象;春季氣溫回升,冰雪消融,也會有短暫的汛期。

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是我國長度最長的河流。是我國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江流域支流眾多,流經地區大多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是我國水量最大的河流。長江干支流大部分位於亞熱帶,沒有結冰期。

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支流和幹流上相繼建起了許多大型水電站,對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自古以來,長江就是我國東西運輸的大動脈。長江幹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幹流航線和多條鐵路及京杭運河相交,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繫南北廣大地區。人們把長江稱為「黃金水道」。

新中國成立來,為了興利除弊,國家對長江進行了綜合治理。例如,重點治理了灘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迴腸」的荊江。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流入渤海,是我國的第二長江。黃河幹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

黃河主要流經乾旱、半乾旱和半濕潤區,降水較少,蒸發量大,水量較小,於長江相比,黃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時節往往形成凌汛。

在上游乾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黃河塑造了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黃河是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黃河為沿岸地區提供了灌溉之利,現在黃河兩岸修建了許多引黃工程。

黃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國家對黃河的水能資源實行梯級開發。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土層疏鬆,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於是,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黃河成為「地上河」。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決堤改道,形成方圓25萬平方千米的泛濫區,每遇洪災,民不聊生。

新中國成立後,在黃河上游地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修建大型樞紐;在下游加固黃河大堤。半個多世紀以來,黃河安全度過多次大的洪峰,避免了洪水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