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来自DOLLARS
Juice2333讨论 | 贡献2019年6月13日 (四) 09:56的版本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鱼我所欲也

由《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我们可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与本文观点相关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话的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


送东阳马生序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跑着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子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的训斥,神色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了。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隆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役拿了热水来浇洗,用被子围盖,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馆,店主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舍友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带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好像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之意。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的辛勤大概就像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粮食,父母每年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饥寒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借然后看到。他们中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进京朝见皇帝时,马生用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称少时对于学习用心努力,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他的父母,我特意将治学的艰难告诉他。说我勉励同乡学习,是我的志意;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好而在同乡前显示骄傲,难道了解我吗?

课外

满井游记

明 ·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zhāo)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背。凡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huì)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天目

明朝·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拓展:袁宏道,公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