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修订间差异

来自DOLLARS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1行: 第1行:
 阙:
 阙:
1.过失;疏失(必补阙漏)
1.过失;疏失(必补阙漏)
2.同“缺”,空缺(略无阙处)
2.同“缺”,空缺(略无阙处)



2019年6月14日 (五) 18:29的版本

阙:

1.过失;疏失(必补阙漏)

2.同“缺”,空缺(略无阙处)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困劳穷乏,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而朝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毫不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奋不顾身,大概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听取意见,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扩展志气的勇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臣劝谏的道路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升、惩罚、赞扬、批评(●奖惩功过),不应该(因在皇宫或在丞相府中)有所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或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请明的治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应当偏袒徇私,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送给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救缺失,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精通军事,过去任用时,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询问他,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时,每逢和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昏庸叹息,并感到痛心、遗憾。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身耕种,只希望在乱世里苟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拜访我,询问我对时局大事(的建议),我因此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我接受命令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损 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生长草木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我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考虑得失,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在天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我感激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鱼我所欲也

由《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我们可联想到孟子曾说过的与本文观点相关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话的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


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史册 体现中心的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共同追求:舍生取义

送东阳马生序

嗜:特别爱好。 寓: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去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之意。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就不在意物质上的贫困了。

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做到勤学好问。 学习要主动。





【甲】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 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

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勤奋,自持,刻苦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跑着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子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的训斥,神色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了。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隆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役拿了热水来浇洗,用被子围盖,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馆,店主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舍友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带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好像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之意。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的辛勤大概就像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粮食,父母每年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饥寒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借然后看到。他们中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进京朝见皇帝时,马生用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称少时对于学习用心努力,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他的父母,我特意将治学的艰难告诉他。说我勉励同乡学习,是我的志意;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好而在同乡前显示骄傲,难道了解我吗?

课外

满井游记

明 ·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zhāo)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背。凡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huì)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天目

明朝·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拓展:袁宏道,公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