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2017年版源代码编辑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2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font size="5" face="黑体" font color="red">这篇文字存在重复文字和排版问题,欢迎任何好心人帮忙修改,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谢谢。</font>
<font size="5" face="黑体" font color="red">这篇文字存在重复文字和排版问题,欢迎任何好心人帮忙修改,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谢谢。</font>


行商坐贾 ,流动经营为商,坐店经营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商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时人尊称"'''荀卿'''"。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还到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因遭谗而逝楚国,任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令。
* 提倡"性恶论"
* 制天命而用之
* 学至于行之而止
* 主张"法后王"
1、
1、
 人初生 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 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 岁以下称黄口 。13 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 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 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 岁称及笄之年 。16 岁称碧玉年华 ;20 岁称桃李年华 。24 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子20 岁称弱冠 。30 岁称而立之年 。40 岁称不惑之年 。50 岁称知命之年 。60 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 岁称古稀之年 。80 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 岁称耄 之年 。100 乐期颐。
 
 人初生 婴儿 ,生日称初度 ,不满周岁称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满周岁称周脺,
 
2 至3岁称孩提 ,5至6岁称齿龀、龆龀,幼年儿童称总角、垂髫、总髫,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 岁以下称黄口 ,13 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 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13 岁称豆蔻年华 ,15 岁称及笄之年 ,16 岁称碧玉年华 ,20 岁称桃李年华 ,24 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子15 岁称 总发、束发、成童,20岁称冠、加冠、 弱冠 ,30 岁称而立之年 ,40 岁称不惑之年 ,50 岁称知命之年 ,60 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 岁称古稀之年 ,80 岁称杖朝之年 ,100岁称乐期颐,120岁称花甲重开,140岁称古稀双庆。
 
50至60岁称耆艾,60至70岁称耆耋,70至80 岁称耄 之年
 
艾指50 ,耆指60岁,耋指70岁(一说80岁),耄指80岁(一说90岁)
 
 
2、古代趣称和雅称
2、古代趣称和雅称
父母称“高堂”;父亲称“家严”;
 
母亲称“家慈”;兄弟称“手足”;
夫妻称“伉俪”;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自己家称“寒舍”;男子称“须眉”;女子称“巾帼”。
老师称“先生”;学生称“门生”;
学校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尊称对方的儿子说“令郎”; 尊称对方的学生称“高足”;
月亮叫“玉兔”;美酒叫“杜康”;故乡称“桑梓”;
培值的优秀人才称“桃李”
3、古代死亡
3、古代死亡
 崩: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
 崩: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
 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卒:古代称大夫死曰卒.
 卒:古代称大夫死曰卒.
 不禄:古代称士死为不禄.
 不禄:古代称士死为不禄.
 殇: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殇: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殒:古代泛指死亡.
 殒:古代泛指死亡.
 缢: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缢: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殪:古代称被射死.
 殪:古代称被射死.
 殂:古代泛指死亡.
 殂:古代泛指死亡.
 诗人雅号
 
死:平民
 
殁:死亡。
 
夭折:短命早死。
 
大行:皇帝刚死。取义为一去不复返。
 
登遐:人死的一种委婉说法,又用作帝王死亡的代称。
 
晏驾:帝王死的委婉说法。
 
圆寂:僧尼之死。
 
千秋万岁:婉言帝王之死。
 
见背:父母或长辈去世。
 
弃养:婉言父母死亡。
 
孤露: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 诗人雅号 ===
 【曹七步】三国魏诗人曹植,曾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七步】三国魏诗人曹植,曾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闻名。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闻名。
第63行: 第116行:
 【山抹微云秦学士】北宋词人秦观因其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
 【山抹微云秦学士】北宋词人秦观因其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
 【赵倚楼】晚唐诗人赵嘏,因其诗中有“寒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得名
 【赵倚楼】晚唐诗人赵嘏,因其诗中有“寒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得名
 文学并称
 
=== 文学并称 ===
 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第77行: 第131行:
 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
 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
 元白: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元白: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第88行: 第141行: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著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著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唐代杜甫的六首诗。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吏三别:唐代杜甫的六首诗。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第99行: 第153行: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历史十圣
 
 
=== 历史十圣 ===
 酒圣 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酒圣 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文圣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第110行: 第166行:
 画圣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画圣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 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茶圣 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现代文常识
 
 
 
== 现代文常识 ==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第134行: 第193行: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现代文阅读考点说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作品)
 现代文阅读考点说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作品)
第163行: 第223行: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出评价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出评价
A、怎样写的 B、写得怎样 C、写出事、人什么特点 D、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怎样写的 B、写得怎样 C、写出事、人什么特点 D、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说明文阅读
 二、说明文阅读
1、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特别要注意事理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要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概括是最好使用文中的原话
1、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特别要注意事理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要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概括是最好使用文中的原话
第179行: 第240行:
 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如克隆、太空、气候变暖等
 如克隆、太空、气候变暖等
 三、议论文
 三、议论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论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论点。
第222行: 第284行:
7、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能对感人形象,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5-6分)
7、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能对感人形象,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5-6分)
 全身心投入--动笔画画--掌握试卷设计的顺序、试题的顺序、找出答题区间--注意题目和题目间的联系--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分点回答(思路明确利批改)--看分答题.
 全身心投入--动笔画画--掌握试卷设计的顺序、试题的顺序、找出答题区间--注意题目和题目间的联系--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分点回答(思路明确利批改)--看分答题.
 中国文学常识
 
 
 
 
== 中国文学常识 ==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270行: 第336行: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第338行: 第402行: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三部曲:《惶惑》 《偷生》 《饥荒》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三部曲:《惶惑》 《偷生》 《饥荒》


1.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1. (南宋、朱熹、儒家) 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第384行: 第448行: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 秦穆公 宋襄公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第391行: 第455行: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第430行: 第493行: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 散文 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7.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5.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5.九章: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第450行: 第513行: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爵位==
===中===
中国自 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伯爵的制度,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 五等爵的第三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 公 侯 伯 子 男,凡五等”。周朝诸 侯国中伯爵国有 吴国、 秦国、 曹国、 郑国、 梁国等。
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伯爵。唐朝设县 伯爵,宋朝、明朝有伯爵。清朝有伯爵,分三等。
夏商时期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 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 五等爵: 公、侯、 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公、侯、 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朝
周代,分为公、侯、 伯、子、男 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 统治权。各诸 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 爵位, 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 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 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 上士一位,中士一位, 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曹魏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 伯、子、男、县侯、 乡侯、关内侯。王爵至 男爵皆有 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 名号侯、 关中侯、关外侯、 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 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两晋
西晋 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 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 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 开国子、开国男、 乡侯、 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 县公)、侯( 郡侯、县侯)、 伯、子、男 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 乡侯、 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 五等爵之 公国之制同下等 王国, 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其余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 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诸王子除 嗣王外,依次按公、侯、 伯、子、男递降世袭。
南朝
南朝封爵沿袭 东晋,唯 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
北朝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 五等爵, 天赐元年废 伯爵、 男爵,后复之。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 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 伯、 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 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封爵 品级:王超品,开国郡公正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 开国县伯正三品, 散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 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 从五品下阶。官属:王至 侯国等置官属。
北齐:置王爵与 五等爵,王爵超品,其余诸爵视魏制各将一阶,诸爵皆开国置官属。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 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 亲王、 郡王、县王、国公、郡公、 县公、县侯、 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朝
隋文帝置国王、 郡王、国公、郡公、 县公、侯、 伯、子、男九等(见:《隋书·百官志下》); 隋炀帝留王、公、 侯三等爵,其于均废止。
唐朝
分亲王、 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 郡王、国公、郡公、 郡侯、 县公、县侯、 县伯、县子、县男。
宋朝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宋史·职官志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 曰伯,曰子,曰男。”
元朝
王爵唯皇族、 蒙古 贵族可封,宗室封 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其于国公等爵封赐甚滥。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 爵位,明初一循元代旧制。 洪武三年(1370),定封爵之制,分公、侯、 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 外戚外,还有 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
伯爵岁禄如下:伯 千石至七百石。 一等开国辅运推诚,二等奉天靖难推诚,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四等奉天翊卫推诚。
但有的伯仅当 侯爵俸禄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洪武十年后,伯之禄与侯等;至永乐初,规定伯之禄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勋皆与侯等,而伯爵益重。公 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辖漕纲,但不得预 九卿事。
清朝
清朝异姓功臣 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 乾隆十六年定制,分为二十七等:伯爵是其中一种,异姓功臣爵位分为9等, 伯爵属于 超品,分一等伯兼一 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岁支 俸禄如下: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外===
欧洲国家 贵族 爵位中,从最低级以上的第三级一般在中文里译作“伯爵”,在侯爵之下,在子爵之上。
欧洲大陆部分国家的伯爵 爵位名称出自拉丁文的 ,意为“侍从”。例如,法语“伯爵”为 ,出自拉丁文 ,即 的宾格。
而在北欧国家,则有不同源的 爵位名称 ,原意是“部落 首领”,与此同源的是英国的“伯爵”: 。
德国的伯爵则称为 ,使用这一名称的还有奥地利、匈牙利等其他曾经受神圣罗马帝国和 奥匈帝国直接统治的国家。
此外,英语里的行政区划 (一般译作“郡”或“县”)则来自法语 的英译,即 ,原意是“伯爵的封地”。
== ==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458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