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出自DOLLARS
於 2019年6月10日 (一) 19:06 由 Utopia Publishing House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鱼我所欲也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魚我所欲也

由《魚我所欲也》中出現的成語捨生取義,我們可聯想到孟子曾說過的與本文觀點相關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結合選文的文體特點簡要分析「魚,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這幾句話的作用。 答: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分析推理從正面立論,確立論點:捨生取義,為義而不避死。


課外

滿井遊記

明 ·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zhāo)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ì)。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提,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hú)。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鬟(huán)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liè)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jiā)背。凡曝(pù)沙之鳥,呷(xiā)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huì)事,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wū)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天目

明朝·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餘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岩,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淨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餘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拓展:袁宏道,公安派。